.:.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铁锤]涨价开始了,我们都是代价
本頁主題: [铁锤]涨价开始了,我们都是代价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云中雀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519
威望:657 點
金錢:100359 USD
貢獻:1024 點
註冊:2019-10-01

[铁锤]涨价开始了,我们都是代价


转自微信公众号 铁锤微观



大家好,我是铁锤。最近拖更有点严重,实在抱歉。

今年的第一篇文章,铁锤曾善意提醒大家“做好物价上涨的准备”。

很不幸,我4个月前说的话正在逐一兑现:涨价预期已经形成,全国势如破竹,涉及的领域也从汽油、猪肉、化工、有色、建材等扩大至水电气网高铁等。

民众对此的态度也是愤怒大于理解,网上骂声一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营收31338.6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利润总额1921.2亿元,同比增长40.0%。营收个位数增长,利润却增长近4成,不得不让人怀疑利润的增长和价格上涨有关。

 



与之类似的情况是,去年第四季度,重庆燃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2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824%。

其中猫腻不言自明。于是我们看到,上个月重庆很多市民在多个社交平台、网络投诉平台反馈,自从燃气更换新气表后,家里燃气费用普遍猛增。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调查结果显示燃气表没问题,问题出在抄表员这里,存在错抄、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等问题。

重庆、成都等地燃气费上涨余波未平,水费上涨风波再起。4月18日,中安在线报道,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居民杨女士向媒体透露,自家水费从2.6元/吨涨到3.7元/吨,每月水费多了几十元。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上海、武汉、遵义、芜湖、广州等数十个城市官宣涨价或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

对于水费上涨,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给出的解释是,水价调整的驱动力,来自于成本上涨,比如人力、电力等常见成本,以及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启用,水质要求提高,水厂升级改造成本增加。

揪心的事当然不止这些,这几天最让大家意外的是,高铁也宣布涨价了。根据铁路12306官网发布消息,自今年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票价统一上涨约20%。

从涨价线路覆盖范围来看,湖南、湖北的老乡最吃亏,比如武汉到广州的高铁票上涨了90元,一个人往回一次,就要多付180元,总价格都来到1106元了。

当然了,此次高铁价格调整,也不光是涨价,还有降价,比如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站至广州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304元,较现票价低约34%,再比如沪杭铁路客运专线(上海虹桥站至杭州东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8元,较现票价低约34%。

高铁涨价原因为何?国铁集团回应称“市场行为”。

以前总说,货运是大头,乘运是全民福利,还说工业用电是大头,居民用电是福利,渐渐地,这些话现在都不提了。

单就高铁调价来说,很难说出个中缘由,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提出了高铁是高负债民生项目,运营亏损比较严重,不涨价维持不下去的观点。

也有人认为高铁、地铁等基建项目都是长期吃财政补贴的,这两年受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出让金锐减等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腰斩是常态。叠加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没有完成换挡,目前土地财政支柱没有了,其他的支柱还没进一步培育起来,财政补贴的钱拿不出来,就只能分摊到票价上,这叫“开源”。

换句话说,那些以房贷形式存在人们身上的压力,在房产贬值后,还会变成其他形式的压力继续存在着。

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房产落,万物涨。

还有人觉得,高铁票价上调,有助于缩小和机票的价差,这对于航空业似乎是个利好消息。

也有专家站出来指点迷津:在当前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

我查了查资料,发现矛盾无处不在,比如2023年国铁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打破了历史记录,再比如2023年全年高铁旅客发送量36.8亿人次,今年一季度更是高达10.14亿人次,首次突破单个季度10亿人次大关。

结论是高铁不仅开始赚钱了,而且上座率还非常高,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为什么国铁集团还一直喊亏损呢?

既然“开源”可以靠涨价,“节流”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减少开支呢?公共项目是一个整体,有些本就是非盈利性质的,如果为了盈利而无视民生,那对应项目就毫无价值。

以上,铁锤啰嗦了半天,再结合此前文章提到的大学学费涨价、汽油涨价、罚没收入增加等,旨在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向大家阐述“公共服务全面开始涨价”这一事实。

诚如媒体公布的那样,一季度人均存款达到10.8万元,物价涨点就涨点吧,大家也能接受。现实却是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地域差距、贫富差距以及权利层面的两极分化所带来的星辰大海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之间的“割裂感”,也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上,现在的宏观大环境对有钱人的影响也不小,近期的新闻就显示,瑞士名表、豪宅、豪车等的销售都遭遇了断崖式大降温。以瑞士名表为例,今年一季度,第二大市场中国内地和第三大市场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同比暴跌了42%和44%。这是一个过于剧烈的下跌行情。

 



接下来,我要透过现象,重点说说这一轮涨价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及涨价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

有一点我们要务必搞清楚,那就是当前时期我们经济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总需求不足,以及工业产能过剩,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3.6%,是2020年二季度以来新低。

在需求不足的前提下,搞物价上涨,我能想到的结果是老百姓变相不接受,比如燃气费上涨,用气量就会下降,高铁涨价选择绿皮车的就会增多,或者干脆就宅家不出门了。

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更在意量入为出,所以涨价就只能缩减需求,分配不均衡导致价格上涨带来的新增利润,也难以传达到下游。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涨价?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提高我们的生活成本呢?

有人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实答案早就写好了,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我们今年的通胀目标是3%,即核心CPI达到2%左右的合理区间,这可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今年的实际GDP增速能在目前的基础上提升2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速提升3.5%个百分点。

说穿了,我们现在急需要通胀来稀释债务、刺激消费,即我们只有走出低通胀才能走进经济繁荣。但CPI却连续12个月维持在“0”水平,现实是我们是“负通胀”姿态。尤其是内需之母楼市,仍然在探底阶段。

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都在大幅飙升,反观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四年维持在62%的水平不变了,去年还首次出现了住户房贷余额负增长的情况。此外,肩负着解决就业重任的民间投资更是连续一年负增长,这些均表明个体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资金正在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企业不投资,个体不消费,超发的货币不能发挥乘数效应,结果就是消费市场和就业市场,持续萎靡不振。

所以当务之急迫切需要通过抬升价格,拉高通胀水平,构成“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基于这个事实,铁锤觉得高铁、水电气涨价,可能才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票、汽车票、地铁票等都可能会跟着上涨,甚至很大概率会演化成“万物皆涨”的趋势。

而所有商品中,影响权重最大的就是汽油,它与“物流”行业紧密相关,当油价上涨时,物流运输行业的运营成本也将上涨,当所有运输费用都开始上涨,那生产商的成本就会推高,然后商品价格就会上涨。

基础能源的上涨,最叫人担心的是产品成本的增加。最可怕的不是涨价,而是涨价带来的商品抢购造成的稀缺。

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此前在神州大地出现的抢盐、抢药等现象,和通胀很相似,涨价导致了哄抢,继而推高了价格,货物就开始稀缺,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这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的,中国不是没有通胀风险,而是目前企业没有能力将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既然市场面无法满足通胀回归合理水平的需求,所以只能无形之手出手干预,这就是本轮物价上涨的底层逻辑。

这其实就是巴菲特曾经说的,“经济问题最后都是由每一个普通人买单。”

评论区就不要再玩“这和我月薪三千有什么关系”这种烂梗了。通胀叠加供应链压力,会让每一个行业、每一种商品、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无形的压力。这里涨一点,那里涨一点,加在一起,很多人可能就吃不消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如果涨价之后,企业的经营仍然不见好转,利润还是惨不忍睹,该怎么办?答案是更大规模的裁员,以及更消极的投资心态。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涨价现象似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从水电气到高铁,再到可能的飞机票、汽车票、地铁票等,涨价的浪潮似乎正在蔓延至各个领域。

在低通胀的背景下,通过抬升价格,拉高通胀水平,理论上可以促进消费支出、企业盈利和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当然了,我们更要注意到,涨价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收入较高的群体,涨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收入较低的群体,涨价或意味着挤压生存成本边界线。因此,经济转型必须以提高居民的收入为基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万物皆涨。

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以保障民生为先决条件,比如高铁可以涨价,但是绿皮车绝不能涨价,而且要加开班次,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赞(25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9 12:0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25 16:28